提到传染病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艾滋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对于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前我们面对艾滋病还没相应的治疗手段能够完全治愈这一疾病,一旦感染,为了控制病情发展,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艾滋病和很多疾病一样,随着患者服药时间不断增长,其体内的病毒也会逐渐产生耐药性,这一情况出现后,从病情变化上患者能够明显感受到原有药物原有药量对病情的控制效果逐渐变差,病毒产生耐药性是艾滋病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HIV-1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艾滋病(AIDS) 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HIV-1耐药性产生机制及检测方法已成为HIV/AIDS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分子机制
病毒RNA/DNA序列中的一个突变可导致不同的氨基酸被编入病毒蛋白,从而可能会改变其形状和结合特性。如果这种变化发生在药物靶点(主要突变),则药物敏感性降低;发生于非药物靶点的次要(附属)突变可增强病毒适应性,并进一步降低敏感性。
.
HIV-1耐药性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方面: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高频突变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选择压力。
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依从性不好,HIV患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服药,而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想要保持较好的控制效果,就必须根据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有些患者自觉不适就吃药,症状缓解就减量甚至停服,这种情况下药物不仅很难起到持续有效的抗病毒效果而且这种间断性的刺激很容易导致病毒产生基因突变并逐渐适应当前患者所用的药物,一旦产生抗药性,患者即使恢复连续用药也无法获得原有治疗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医生指导意见科学服药,保持用药的连续性,决不能擅自增减药量。
一项对于人体内潜伏病毒的研究结果显示,当病毒载量被抑制到50 copies/ml以下时,则不会出现新的耐药突变,此时体内潜伏的病毒型和血清中病毒型是一致的。当病毒载量高于这个阈值时,就可能产生新的耐药突变株。
HIV耐药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传播性耐药(原发耐药): 治疗前已存在耐药毒株,由耐药毒株携带者直接将耐药病毒传播给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新感染者。 获得性耐药(继发耐药): 经治患者,病毒接触抗病毒药物后,未完全抑制并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发生突变,导致药物特异性降低。 导致继发性耐药可能的原因有: ●服药依从性差(包括中断、误服、漏服以及延迟服药) ●对药物吸收不佳,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低 ●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晚治疗或者不安全性行为 如何降低耐药性? 1、尽早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比如使用高耐药屏障的药物如DTG等二代整合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控制病毒复制,能有效预防耐药性的产生。选择药物时要考虑长期使用后耐药性的问题。 2、提高感染者的服药依从性。依从性达到90-100%上是实现和维持病毒抑制的必要条件。请务必按照医嘱服药,不中断、不漏服、不延误服药,注意食物限制和服用其他药物的问题。 3、确认发生耐药后,尽早换药,在病毒载量发生反跳的情况下,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治疗药物,发生耐药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病毒量反弹时,应当向医生咨询,考虑采用新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 HIV耐药性检测方法: HIV耐药性检测类似于细菌的药敏试验,即在体外用实验方法测定HIV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并且国际上已应用于临床的有基因型分析和表型分析两种。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