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至34岁:这一群体因工作、生活压力增加,部分人群出现风险行为增高,且往往存在性伴侣多、商业性行为频繁等因素,感染率也相对较高。全球多个国家的新发感染数据显示,这一人群的比例占30%-40%。
我国的艾滋病感染数据:两头翘趋势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每年也在屡破新高!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超过了132万例,同时报告死亡病例超47万例。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公布的人口数据,全国人口约为14亿,这意味着每1000人中就有大约1人感染了HIV。
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从年龄分布上基本符合全球艾滋病年龄分布情况,但也表现出了一系列自身的特点。
艾滋病感染人群年龄分布“两头翘”
根据疾控中心公布的2023年,艾滋病感染者年龄分布图显示:
≤14岁:0.5%(母婴传播占83%);
15-19岁:2.7%(性传播占98.2%);
20-29岁:21.3%(男男性行为传播占76%);
30-49岁:47.6%(异性传播占68%);
≥50岁:27.9%(异性商业性行为占61%);
数据显示,我国20至49岁的感染者占新发病例比重接近70%左右。这一群体因工作、社交和婚恋等因素,很容易在未采取足够防护措施时暴露于高危行为中。
这其中,还有两个年龄段群体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增长非常迅速,包括:
15-24岁学生群体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经由2008年的5.77%,直线上升为2017年的23.58%。近年来,我国每年有约3000例学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并且这些学生感染病例81.8%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导致的。
60岁及以上中老年群体
我国每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增速非常惊人。
举例来说,根据重庆市最新艾滋病感染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期间,全市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为6857例。新报告病例中性传播占比高达98.2%。
本次报告新增艾滋病感染病例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病例,占比77.4%,男女性别比2.3:1。新增中老年病例占比接近80%,多么让人吃惊的数据。
由此可以看的出来,我国的青年人群(尤其是青年学生)和中老年群体是现阶段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在要做的,必须加强在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中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普及科学、安全的性健康知识,推广安全套的应用,提高青少年和中老年对艾滋病风险的认知。
还应鼓励大家高危行为后,或者频繁高危行为的人群定期进行HIV检测,确保早发现、早干预,从而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另外,还可以利用暴露前预防(PrEP)、暴露后预防(PEP)等措施,为这些人群提供额外的保护。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