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婚检是年轻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道必经程序。然而在 2003 年,随着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修订,强制婚检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愿婚检制度。
取消强制婚检后,我国婚检率从62%骤降至2.7%,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婚姻、生育问题,包括: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上升72%;梅毒母婴传播率增加3倍;HIV夫妻传播案例年增数百例。
很多朋友为此感到一些困惑,为什么要取消强制婚检呢?婚前检测有没有必要,今天就来聊一聊:
婚前检测的初衷与历史背景
适龄男女婚前强制检测,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优生优育,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其中包括艾滋病(HIV)、乙肝、梅毒等疾病。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医学知识水平和公共卫生条件有限,通过婚前检测,许多高危传染病得以及时发现,减少了母婴传播及家庭成员内部传播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随着艾滋病等传染病等流行,强制婚检在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也为我国查处艾滋病例,预防艾滋病传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后面为何取消了强制婚前检测?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强制婚前检测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并且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取消强制婚检的原因,包括:
提高自主权与尊重隐私权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自主权和隐私保护,强制性婚前检测容易让人感到被强制干预私生活,可能加剧公众对传染病的污名化和歧视。
我国在推进公共卫生改革进程中,更加注重人权保护和个人选择,取消强制婚前检测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实行的是自愿婚检制度,政府并不会过多干预人民的自愿结合。(78%,2022数据)
一些研究显示,适婚情侣强制披露HIV阳性状态将导致23%情侣关系破裂。
检测手段广泛与选择性检测
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和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疾病检测技术的普及,社会上已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主动检测和咨询机制。适婚适孕男女可以在婚前、婚后及孕前等不同阶段,自行根据需要选择进行相关检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主动检测覆盖率大幅提升,许多高危人群已经能够主动获取检测服务,避免了强制检测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精准医疗和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各项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形成了更加科学可控的闭环管理。
全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
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通过健康检查、孕前检查、定期咨询健康等方式,民众能够自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年伴侣和适孕男女愿意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体检,婚前检测逐渐融入到更广泛的健康管理体系中。
医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优生优育的策略
现阶段,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更加科学,比如:HIV感染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使夫妻传播率降至为0,艾滋病患者实际也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伴侣,甚至健康的下一代。
通过母婴阻断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传染病母婴传播的风险,通过抗病毒治疗,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超95%,我国艾滋病经母婴传播已经基本阻断。
婚前检测有没有必要
虽然我国已取消了强制婚前检测,但也并不意味着婚前健康检查、身体检查就失去了意义。相反,婚前健康咨询和自愿检测仍然非常重要。
提高婚姻双方健康认知:
通过自愿检测,夫妻双方可以了解彼此的健康状况,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尤其是针对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疾病,孕前检测能够为预防母婴传播提供宝贵的时间和预防措施。
推动健康婚姻理念:
主动检测和健康咨询有助于营造科学、理性的婚姻环境,让家庭更加和谐稳定。
强制婚前检测的取消,不是放弃婚检,而是走向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时代。
现代公共卫生政策强调尊重个人权利、保护隐私,同时通过完善自愿检测、综合防疫检查和健康管理体系。
非常提倡适婚适孕情侣,伴侣自愿婚检,确保每个人在婚前都能获得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