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很早之前全球的医学界就已经明确了:不可能。
1980年代,艾滋病最开始全球爆发的时候,美国疾控中心(CDC)就多次强调:“HIV不会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
事实上,各种研究都表明,HIV在体外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极其微弱。一旦离开人体后,几乎很短时间内(瞬间)就会丧失感染能力。
一项发表于《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指出,HIV在空气、唾液和汗液、物品表面中的存活时间不到几秒钟。
我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资料也显示,即便是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中,HIV病毒的浓度非常低,通常认为唾液不可能传播感染艾滋病。
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真的不会传染吗?
虽然说,日常生活中,确实一些人有牙龈轻微出血,牙周疾病,口腔黏膜损伤的情况,但并不会因为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而传播艾滋病。
原因的话,一方面,上面提到的:HIV病毒的结构过于简单,体外生存能力极度脆弱,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会导致HIV病毒失活。一旦离开人体,HIV病毒就会因为外界温度、pH值、干燥度、渗透压、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迅速失活。HIV病毒无法在唾液中存活,接触到唾液的一刻,病毒几乎马上就会失去感染活性。
另一方面,通过伤口和血液传播艾滋病,需要的是新鲜的、明确的、正在流血的、有明显皮损的伤口,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大量的、新鲜流出的血液,并发生了直接的、一定量的血液交换,才有风险。
只是有轻微的口腔问题,一起吃饭,并不存在大量的血液交换的可能。
另外,成年人的消化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包括唾液在内,消化道内的各种消化酶,以及胃酸都可以很轻松的杀灭HIV病毒。
除了直接饮用艾滋病人的大量新鲜血液,和艾滋病患者双方满嘴鲜血的“互啃/互吻”……可以认为,成年人经口-消化道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踏踏实实的,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聚餐,夹菜并不会传播艾滋病,不需要过分的担心和恐慌。
其他的日常接触,包括: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等,这些也根本不会传播HIV。
即便是和艾滋病患者共用厕所、游泳池、甚至嘴唇对嘴唇亲吻,一起工作,长期共处一间办公室,这些都不可能传播感染艾滋病。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