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后,有人第一时间向伴侣坦白,有人却千方百计隐瞒。
前段时间,新闻曝出一名上海男子隐瞒艾滋病,怀孕妻子闹离婚,最后法庭判决撤销两人的婚姻关系。
这件事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网友讨论的热情高涨,但在喧嚣和热闹过后,我们也许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
“隐瞒”还是“坦白”,这是无数艾滋感染者的心结。
刘浩(化名),45岁,是某公司部门总监,家庭幸福美满,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去年,他的体重突然从110斤掉到80斤,同时伴有发烧、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上网查了一下之后,刘浩心里有数了,于是他前往医院感染科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想:HIV阳性。
看到结果时,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要怎么跟妻子交待。冷静下来后,他决定向妻子坦白,也做好离婚的准备。出乎刘浩意外的是,妻子接纳了他,并劝他积极治疗。
如今,刘浩已经吃了一年的药,体重逐渐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他会忘记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努力工作,努力给家人更好地生活。
“她的包容,比任何药都有效。”刘浩感激地说。
56岁的杨秀(化名)诊断HIV阳性已经五年了,现在每天都在服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
她的主治医生沈银忠主任表示,杨秀的治疗效果不错,体内病毒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检测不到了,传染给别人的可能性很低。
尽管如此,杨秀的丈夫依然被蒙在鼓里。其实杨秀心里十分清楚,隐瞒丈夫是不对的,但她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她觉得自己得了世界上最肮脏的病,一个人承受痛苦是活该的。
有时候生病要住院,她只能欺骗丈夫,说自己和闺蜜出去旅游了。自责、内疚包围着杨秀,让她囿于自我的黑暗里,“我最害怕亲人抛弃我”。
性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似乎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而听到“异性传播被忽视”这个说法,有人会觉得很可笑,但事实上,它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人们对于艾滋病存在很深的刻板印象:“不检点”、“肮脏”、“皮肤病”、“死亡”、“同性恋”。在许多人眼里,艾滋病虽然传染性很强,但跟自己没有关系,他们觉得不检点的人或者同性恋才会感染,自己永远不会。
而这造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在思想上过度恐惧、丑化艾滋病,行动上却忽视真实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刻板印象已成为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阻力之一。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防治专家吴尊友表示,自2003年以来,艾滋病的诊断感染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异性传播病例占新报告病例的71%。吴尊友还强调,“控制艾滋病经异性传播,是当前和未来控制艾滋病的重点工作,也将是最艰难的”。
在这里,我们要复习一遍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此外,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也不会经马桶圈、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蚊虫叮咬、打喷嚏或咳嗽更不会。
对于艾滋病,有2个误区需要特别注意。
1、检测结果阴性,就安全了?
患者感染艾滋病后,存在一个窗口期,此时无法检测出是否感染。一般来说,HIV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而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建议在高危行为4周后进行检测。
如果4周后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要在8周或12周再检测一次;如果12周内没有再次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在窗口期,病毒已经在体内快速复制,具有传染性,只是暂时检测不出来而已。此外要注意,如果在窗口期发生性行为,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以免造成伴侣感染。
2、患者接受治疗,就不会再传播了?
正常来说,如果患者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而且治疗很成功,体内的病毒载量无法检测出来(结果为0),则代表抗病毒成功,患者的传染性已经大大降低。
但是要注意,降低不等于没有。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即使已经抗病毒成功,也有15%-25%的患者会出现1次或多次血浆病毒载量一过性增高的情况。一过性增高的时间很短,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刚好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同样会造成传染。
所以,即使是抗病毒成功、传染性很低的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也要做好保护措施。
总而言之,想要预防艾滋病,一定要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刻板印象,因为这些偏见会让大众形成错误认知,反而不利于艾滋病防治。
【责任编辑:高翔 邮箱:freewebmaste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