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药厂准备年内引进三合一药物,希望访谈几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感染者,因为厂家要付访谈费,所以需要对方提供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我联系了几位一直在自费买药吃的朋友,但都以担心隐私暴露而谢绝了。
我猜想,对访谈对象收入状况的要求,可能涉及到上市药品价格策略。然而这些看上去有着相对光鲜社会职业背景的朋友,尽管对“好药”有着强烈需求,但对个人隐私更是顾虑重重,尤其是与艾滋病关联在一起。
我也算是在小中产阶级队伍里挣扎过,知道要想继续上行,就要不断维护社会关系网络,一旦感染者身份信息暴露,长年苦心经营的关系网络就极有可能瞬间崩塌,这般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一般人很难承受。
比如说国内虽然也进口了PAL和DTG,但据我所知还是不少人跑到曼谷去买药,还是不想在国内买,虽然稍微了点周折,但也可以落得个安心。
由此,一些半公开化的代购产业链就形成了,我给你弄进口药,价格比国内便宜,还不需要那么多个人隐私信息。
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可以,有需求就有市场,估计政府也会乐见其成,还省了自己的责任,渠道多了,“闹事的人”自然也跟着少了,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但是,免费药物也被裹挟其中就不好了。多年来,一直有人收购免费药物,然后再以种种名义加价转卖出去获利,我认为这样就不妥了,这样做,看似短期得利,实则动摇了免费药物政策基础,不久前国家卫计委官员已经放出信号,要将免费治疗政策向医保政策衔接。
做事要个度,要考虑到穷人的生存底线,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海外代购药物没问题,免费药物尽量别去碰。我想,这也应当成为底线原则。
归根结底还是艾滋病给人带来的羞耻感,让感染者的生存如履薄冰。但是,现在很难听到反歧视的声音了,反谁?谁去反?当然,也有人认为反了也没用,所以,只能退到守住自己的隐私,多求自保。
【责任编辑:徐强 邮箱:806818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