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数据,MSM 人群的 HIV 感染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在全球范围:
MSM人群的HIV感染率约为6%~28%,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
在某些高流行地区(如非洲部分国家,南亚国家),MSM人群的HIV感染率甚至可能接近40%。
我国MSM人群感染率(2023年数据):
全国平均艾滋病感染率约6%~8%,部分城市超过10%。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MSM人群HIV感染率可达到12%~15%。
我国的青年MSM群体(18~25岁)感染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主要与无防护性行为、性伴侣更换频繁有关。
相比之下,中国普通男性人群的HIV感染率不足0.1%,这意味着MSM人群的HIV感染率比普通男性高50~100倍。
通过社交软件“约”,遇到HIV感染者的概率
在MSM群体中,“网上一夜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交方式,社交软件约,线下见面,与HIV感染者相遇的风险有多大?
2019年一项针对国内MSM约会软件(某蓝B等)的研究发现,约8%~12%的用户已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
但由于部分人未检测、未确诊或隐瞒状态感染,实际感染率可能更高。
通常来说,在MSM约会软件上,每10~15个人中,就可能有1名HIV感染者。
另外,“高危人群”的聚集效应,也可能进一步放大风险。研究发现,HIV感染者更可能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侣,部分人甚至还会“主动隐瞒”自己的患病情况。
遇到HIV感染者,被感染的风险?
在“网上约”遇到了HIV感染者,被感染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具体性行为的类型,不同的性行为方式对应着不同的HIV传播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艾滋病毒在不同性行为中的传播概率如下(每万次暴露感染概率):
无保护肛交(接受方) 138/10,000(1.38%);
无保护肛交(插入方) 11/10,000(0.11%);
无保护口交 极低(<0.01%);
使用安全套的肛交 < 0.1%(大幅降低风险);
采取PrEP预防的情况下 几乎为零。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无保护肛交行为是HIV传播最高危的行为,尤其是被动方(接受方),每100次接触,就可能有1~2次感染。
另外,如果双方合并其他的性传播感染(STI),可能进一步增加传播风险,比如梅毒患者HIV易感性将提升3-5倍,生殖器疱疹导致的黏膜溃疡可使HIV病毒传播效率提高10倍。而男性社交软件用户中的艾滋病、性传播感染的合并感染率高达31.6%。
如何降低“网上约”中的艾滋病传播风险?
MSM群体的HIV感染率较高,如果仅靠“感觉”是不够安全的,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风险:
积极的抗病毒治疗(ART)
如果HIV感染者长期坚持抗病毒治疗(ART)并且病毒载量检测不到,则实际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播病毒(“U=U”理论,即病毒不可检测=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播)。
通过积极治疗,艾滋病患者(HIV/AIDS)对外的传播风险必将大大降低。
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男男之间,全程使用正确的安全套,包括增加润滑剂的使用,可大大降低HIV传播风险(85%~98%)。
安全套建议选择合适的尺寸和材质,并搭配水性或硅基润滑剂,避免因摩擦导致破损。
PrEP(暴露前预防用药)
男男人群每日服用或者按照2-1-1服用PrEP(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可将HIV感染风险降低90%以上,若结合安全套,防护效果接近100%。
PrEP适用于近期频繁高危,多性伴侣,或者伴侣为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群。
PEP(暴露后预防)
男男之间若发生高危性行为(如无套肛交),不确定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可在72小时内服用PEP(暴露后预防药物),连续服用28天,可降低感染率80%以上。
定期艾滋病检测
建议MSM人群至少每3~6个月进行一次HIV检测,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尽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干预和管理风险。
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明,男男人群也是普通人,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大家完全可以去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
男男“网上约、线下面”也并不必然意味着感染HIV,但MSM人群,因为特殊的性行为方式,HIV感染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在无防护性接触、频繁更换性伴侣的情况,这一点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