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查HIV”——就医时听到要查HIV(人免疫缺陷病毒),难免担心。其实这只是医院按规范进行的常规筛查。接下来,用三句话带你秒懂:什么情况下要查HIV?筛查报告怎么解读?筛查结果异常怎么办?
一、什么情况下要查HIV?
就医时检测HIV的主要目的有临床诊断和预防院内感染,常见于以下情况:
(1)有流行病学高风险因素;
(2)出现急性期或晚期HIV相关临床表现;
(3)重点科室就诊,包括皮肤性病科、感染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妇科、计划生育科等;
(4)孕产妇产检;
(5)需进行侵入性诊疗操作或住院前等。
二、筛查报告怎么解读?
HIV感染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流程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只有补充试验结果“阳性”才能诊断“HIV感染”。图1展示了2份HIV筛查报告的核心内容,重点关注红框中的信息。
图1 HIV筛查报告示例
(1)检测项目名称:包括病原体名称及检测标志物两部分。HIV的常用中文名称有人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如果不注明基因型(HIV-1、HIV-2),表示检测方法能覆盖这两种基因型。HIV筛查检测标志物常用HIV抗体或HIV抗原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的优势是能缩短检测窗口期(比抗体早1周左右)。
(2)检测结果:图1A中,“0.230”为检测值,“阴性”为筛查结论。根据检测值判定检测结果(“无反应”或“有反应”),判定标准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初筛试验“无反应”的样本,筛查结论为“阴性”,如图1A;初筛试验“有反应”的样本,需再做复检试验(原有试剂双孔/双份复检,或者两种不同原理/厂家试剂复检),如果结果均为“无反应”,筛查结论为“阴性”,否则为“待确证”(有时写为“待确定”),如图1B。
三、筛查结果异常怎么办?
绝大部分受检者的HIV初筛试验结果都是“无反应”,报告为“阴性”,检测流程止步于初筛。
当筛查试验结果异常时怎么办?别慌,筛查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还需要配合进一步检测才能确认感染。医院发现“待确证”样本后,会安排进一步做补充试验(通常会通知受检者重新采血样)。此外,医院会提供检测后咨询,对HIV阳性者转介治疗,对HIV阴性者提供健康咨询,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和其他疑似窗口期感染者建议2-4周后随访检测(有条件时直接做核酸检测并告知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受检者在得知筛查结果异常后,未能按要求及时复查或重新采血送检,导致后续补充试验无法完成,影响及时诊断,延误治疗时机。建议受检者务必配合完成后续检测流程。如遇困难,可前往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寻求进一步帮助。自愿咨询检测机构和确证检测机构名录可在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官网查询,网址:https://ncaids.chinacdc.cn/fazl/jcjg_10287/zyzxjcmz/。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邱茂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