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公益 > 最新资讯

图文信息

  • HIV感染新病理机制:CD8+T细胞代谢

  • 【双语】与乙肝/丙肝患者日常接

  • 【双语】2025年上半年全国艾滋病

  • 【双语】男人尿道口流脓、瘙痒?快

  • 【双语】家里有丙肝患者,一起吃饭

  • 【双语】科普 | 性病与艾滋病的

HIV感染新病理机制:CD8+T细胞代谢组紊乱,影响肠道的完整性

地区:梦想健康来源:互联网发布者:高翔时间:2025-10-11 12:24:38点击:

 

 

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已能有效控制HIV感染者体内的病载载量,并显著延长预期寿命,一种顽固的并发症却长期困扰着医学界:肠道屏障功能的持续损害。这种损害不仅是胃肠道症状的根源,更被认为是驱动慢性免疫激活和炎症、进而导致HIV疾病进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然而,其背后的具体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

近日,一项开创性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谜题的关键部分:HIV感染者结肠驻留的CD8+T细胞中的免疫代谢缺陷,导致了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和肠道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研究发现,问题可能出在一群本应扮演“守护者”角色的细胞——结肠驻留CD8+T细胞身上。在健康的个体中,这些细胞是黏膜免疫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HIV感染者体内,即使接受了长期有效的ART治疗,这些细胞却出现了深刻的“免疫代谢”缺陷,并意外地从保护者转变为了肠道屏障的“破坏者”。

该机制的核心在于一个关键的脂质传感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研究人员通过对20名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其结肠中的CD8+T细胞出现了PPARγ的显著下调。PPARγ是细胞能量代谢,尤其是脂质代谢的主要调控者。它的功能失常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细胞内的脂质储备耗竭,至关重要的脂肪酸β-氧化代谢途径受损,导致细胞陷入能量危机。

(接受ART的感染者的肠道屏障破坏由结肠驻留免疫细胞介导)

为了生存,这些代谢失调的CD8+T细胞转而向周围的肠上皮细胞“掠夺”脂质。这种掠夺性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肠上皮细胞的凋亡(程序性死亡)。原本紧密排列、形成一道物理屏障的肠上皮细胞因此出现缺损和死亡,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随之土崩瓦解。这道屏障的破裂使得肠道内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得以进入体循环,触发全身性的慢性免疫激活和炎症,这正是推动HIV相关共病发展的根本动力。


(ART对PWH患者结肠TRM CD8+T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巨大价值在于,它不仅阐明了一种新的疾病机制,更重要的是立即指明了潜在的干预方向。PPARγ本身是一个经过充分研究的药物靶点,针对它的激动剂(如罗格列酮等)已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安全性和药理特性已得到充分验证。这为快速将基础研究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罕见捷径。

研究者提出,使用现有的PPARγ激动剂来纠正HIV感染者结肠CD8+T细胞的代谢缺陷,有望从根源上阻止其对肠上皮细胞的攻击,从而修复和重建健康的肠道屏障。可以预见,基于这一崭新机制的相关临床试验即将筹备开展。如果成功,这将成为除抗病毒之外,对HIV感染者进行“免疫代谢”调节的范例,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向最终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参考资料:

[1]Immunometabolic defects of CD8+ T cells disrupt gut barrier integrity in people with HIV: Cell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979-1

[2][2]文中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疆男孩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转载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无特别声明,本站转载之各种内容之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我们的转载行为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新疆艾滋病检测:13999198395|感染者互助QQ群:54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