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生物医学研究所(TX Biomed)Binhua Ling组在生命科学前沿《Science Trans Med》发表了一项重要HIV治愈研究。该研究用带有示踪功能的病毒SIVmac239 M barcode感染恒河猴,从而探究病毒储藏库的分布。这项研究对HIV病毒储藏库的形成与发展有重新认识,有利于开发HIV治愈性研究的开展与评估。
Solis-Leal等人构建了具有跟踪功能的SIVmac239M并感染恒河猴模型,模似人体感染HIV后形成病毒储藏库的过程。这项研究非常难得可贵的是给予恒河猴2个阶段的抗病毒治疗,并给予了2次试验性停药,以了解SIV(HIV)病载反弹情况。这项研究使用病毒测序、全长SIV DNA检测、以及单细胞测序分析了来自次级淋巴器官(脾、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以及来自结肠、回肠、肺、肝脏和脑的组织储藏库分布,为病毒储藏库的研究和评估提供依据。
研究发现,恒河猴模型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后,7只感染恒河猴中有4只样本的血浆中可检测到SIV RNA,尽管病毒载量低于22拷贝/ml。而在组织中、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脾脏含有与血浆中检测到的相同克隆病毒。重点是,CD4+ T细胞是试验性停药后携带SIV RNA的主要细胞类型。
此外,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淋巴组织中的T细胞区域显示出比B细胞区域含有更多的SIV RNA。同时,试验性停药早期的血浆中存在的病毒克隆与淋巴组织中的病毒一致。
本次研究结论:
1、第二次试验性停药后血浆中重新出现的病毒克隆类型主要与脾脏、淋巴结等次级淋巴组织中发现的病毒克隆相一致;
2、在试验性停药过程中,CD4+T细胞是最主要SIV RNA来源。这些均提示次级淋巴器官是试验性停药早期推动SIV病载反弹的最主要病毒储藏库。说明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的病毒载量检测不到,但淋巴组织和次级淋巴器官已经形成病毒储藏库。
【小结】
有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在感染HIV的第1天,HIV就能够建立宿主病毒库(即形成于抗病毒治疗之前)。想要阻止病毒复制,就要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目前,科学家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病毒储藏库的激活或永久潜伏,比如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疗法、免疫疗法等等,以追求实现HIV的功能性治愈。当前,医学界对于HIV治愈有两个目标:一是从患者体内彻底清除HIV,包括清除所有的潜伏病毒,实现根除性治愈(sterilizing cure);一是实现长期HIV控制,最大程度缩小HIV病毒储藏库,即使在停药的情况下,CD4细胞计数和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即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 cure)。
从长远来看,清除HIV储藏库是实现HIV临床治愈的关键,也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策略。人们对HIV病毒储藏库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这项研究为理解病毒储藏库的动力学,从而开发HIV治愈方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