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毁容”的猴痘新增翻五倍 它到底为何卷土重来?会引发大面积传播吗?
发布日期:2023-08-14
点击:次
 |
在这个夏季,猴痘似乎如美国CDC所料。卷土重来了!
从今年六月开始北京、广东、江苏、湖北、山东等多地相继报告了多例猴痘病例。在互联网上迅速引起“恐慌”,不少网友追问传播方式与网传的短暂“毁容”是否为真实消息。

图源:WHO官网
本以为男男传播为主要途径的猴痘会迅速消失,但随着昨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再度引发了一轮“恐慌”,因为7月猴痘确诊病例比6月翻了五倍!
报告中指出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15例、北京报告81例、四川报告49例、浙江报告40例、湖南报告33例、江苏报告31例、上海报告25例、安徽报告19例、天津报告17例、湖北报告17例、河南报告14例、辽宁报告12例、山东报告12例、吉林报告9例、云南报告4例、陕西报告4例、福建报告2例、重庆报告2例、山西、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各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它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最初在猴子中被发现,后来也出现在人类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丽华介绍,“猴痘”病毒1958年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得名猴痘。此类病毒已经在自然界存在数千年,非洲啮齿类动物都有可能是此类病毒的源头宿主。
“大家可能都看了一些科普,猴痘病毒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但还有一点值得警惕,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猴痘病毒通过飞沫也可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杨丽华说。
摘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 2023版)》
杨丽华介绍,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就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因此,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猴痘病毒在人体内有5到21天的潜伏期。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和流感症状相近,包括发烧、畏寒、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感染者会感到没精神、嗜睡。大多数病例的症状会自行消失,但也有可能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特别是在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杨丽华说:“一般在出现以上症状三天左右会出现颈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然后开始出现皮疹。”一旦出现以上相应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科就诊,并告知接诊医生接触史和暴露史。
杨丽华还提到,我国对于猴痘病毒发现早,防控及时。从临床情况看,大多数猴痘病例为轻型、普通型,是可以自愈的。
信息来源:【互联网】
排版编辑:【高翔】
信息发布:【阿杰】
项目支持:【喀什市】
联系方式:13999198395 QQ\微信:137655 公益转编,侵删
新疆乌鲁木齐艾滋病检测、艾滋病阻断、HIV检测、HIV阻断、公益组织、感染者咨询 电话13999198395
姓名 |
电话 |
HIV药物阻断 |
|
HIV药物预防 |
疫情期间HIV药品借药援助 |
采血结果查询 |
|
HIV检测 |
|
A友健康互助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