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公益 > 最新资讯

今年1—4月艾滋病死亡7447人,死亡数占发病数的43.67%

发布日期:2023-08-10 点击:
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数据,今年1—4月,全国艾滋病发病数17053人,死亡7447人,死亡人数占到发病数的43.7%,
其中
1月份死亡1777例,
2月份死亡1937例,
3月份死亡1992例,
4月份死亡1741例。
1至4月份共120个自然日,
平均每天艾滋病致死62人
艾兹病死亡主要原因有三个:
1、 确诊太晚、身体垮掉住院才查出来;
2、 确诊后不上药,等身体出现问题就太晚了;
3、 服药依从性差,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耐药。
能做到以下几点,HIV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
1、及时规范的进行抗病毒治疗,
2、及时处理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和其他的机会性感染
3、饮食平衡、作息规律、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没法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他的宽度.

与心脑血管类疾病、恶性肿瘤等这些收割生命的“病种大户”相比,艾滋病这七千余人的数字比较小,但艾滋病有一个“大杀器”——会传染,个人行为控制不好会“以点带面”传播,这是国家将其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的原因。
 
艾滋病是感染艾滋病毒后引起的免疫缺失致命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或高危行为等途径传播。当艾滋病毒成功钻进人体后,它会安营扎寨,持续复制繁殖,并不断攻击CD4+T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力下降甚至崩溃。


 
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5—10年以上,一旦发作,生命就进入“倒计时”,死亡率几乎100%。至今侥幸从艾滋病魔爪逃脱的病例屈指可数。
 
艾滋病毒来源于非洲,据考证是在大猩猩身上,当地人在猎杀大猩猩时不慎被血液感染,后来欧洲殖民者助推将艾滋病毒传播到全球,至今感染者约3800万。全球首例确诊的艾滋病人出现在美国,1981年命名。


 
据2016年世卫发布的数据,非洲仍是艾滋病高发区,全球感染率最高的15个国家,全部在非洲。
 
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变异性、致病率、致死率都不低,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为了抑制其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
 
虽然至今未能治愈艾滋病、没有预防疫苗,但通过主动防护可大大降低其传染,而且有了72小时内的强效阻断药。通过及时筛查也能准确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的高传播态势初步被抑制。

 
当前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主要是各种高危行行为传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和老年人群体可能是“重点盯防”人群。
艾滋病不是平白无故就染上的,一定是有足量、存活的艾滋病毒成功进入破溃的人体表皮后引起,而且艾滋病毒进入身体后,引起急性发作,免疫系统会通过一些异常症状示警,多见于4个:
1、莫名发热和皮疹,这是人体免疫细胞在试图清除入侵的艾滋病毒,双方“打斗”引起,通常出现在高危行为后一周左右,而且很容易把皮疹误认为是皮肤病,错过介入时机。
2、淋巴结肿大,这是艾滋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出现的表现,淋巴结通过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发出信号,多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3、消化系统异常表现,多见于艾滋病毒扰乱消化环境,干扰运转,出现消化道、肠道异常,有的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问题。
4、呼吸系统感染,这是艾滋病毒引起肺部感染的信号,多见于中晚期,表现为咳嗽、咳痰、大汗淋漓,而且艾滋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发生过高危行为后,一旦有这些信号是直接提示,应及时到正规疾控机构筛查,而不是侥幸和隐瞒。
 
艾滋病毒的感染是无差别的,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没有侥幸只有不幸,所以严格做好自我防护,认真约束自我行为才是管根本的。
虽然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发病率在全球仍属于低水平,但有的人把艾滋病在我国的扩散、传播,归结于2010年4月我国取消了执行多年的“禁止国外艾滋病病人入境限制”,随后大量未经检测的感染艾滋病毒的黑种人、白种人进入我国引起,是不是这样的呢?

1、关键是,2010年取消国外艾滋病病人入境限制前,国内是不是“净土”?
 
并不是,据国家卫生部门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内地所有行政区域,90.5%都报告了HIV感染者,西南地区是重灾区。所以,当时艾滋病已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出现,禁止国外艾滋病人入境并不能阻止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
 
2、重要的是,2010年取消国外艾滋病病人入境限制后,是不是就撒手不管了?
并不是,我国在2011年修订实施的《口岸艾滋病预防控制管理办法》,就是一部筑起针对境外艾滋病人“防护墙”的办法,其中有大量详细的检测、控制、实施办法。国外艾滋病人进入我国,是要经过“检验关”、“证明关”的。
 
3、核心的是,2010年解除限制后,我国通过出入境管理口岸发现了多少外籍艾滋病感染者?
 
据2011年—2014年的数据,不含云南地区,共发现1488例,其中黄种人631例,黑种人264例,白种人243例。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并没有因为“废除禁入”而增多。反而国内逐渐泛滥的高危行为是“艾滋病增量”的大头。
 
所以,预防和拒绝艾滋病侵袭,严格管好自己的行为,才是根本的办法。


 

信息来源:【互联网】

排版编辑:【高翔】

信息发布:【阿杰】

项目支持:【温宿县】

联系方式:13999198395 QQ\微信:137655 公益转编,侵删

新疆乌鲁木齐艾滋病检测、艾滋病阻断、HIV检测、HIV阻断、公益组织、感染者咨询 电话13999198395
姓名 电话
HIV药物阻断
HIV药物预防
疫情期间HIV药品借药援助
采血结果查询
HIV检测
A友健康互助群
用户评论
新疆男孩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