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案情回顾
赵某,男,39 岁,同性恋。2021年 4 月 16 日,赵某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冒充同性恋的刘某,两人至一宾馆约会。刘某在洗手间洗澡期间,其同伙三人闯入房间,以解救刘某为由敲诈勒索赵某,并于当日凌晨 01:45 左右强迫其喝下“rush”。数分钟后赵某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面色潮红、神志不清等症状,四名嫌疑人第一时间逃离现场,之后赵某报警,被送至医院抢救。
当日凌晨02:40 门诊病历记载:患者于半小时前 报警称被人投毒后由“120”送入医院,现场可闻及明显特殊气味,患者呕吐物伴浓臭味液体。
查体: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血压92/42 mmHg(正常值90-140/60-90mmHg), 心率 77 次/min(正常范围60-100次/min),血氧饱和度 83%(正常水平95%-99%);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 2.5 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全身皮肤、甲床、口唇发绀。患者服药时间不详、具体药物不详。
患者牙关紧闭,不具备洗胃条件;且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值,不排除洗胃时会引起误吸而加重病情,故未洗胃。
04:10 民警持口服药瓶入院检验,可闻及明显刺激性气味(标识为“rush”)。立即使用生理盐水 50 mL、硫代硫酸钠 4.8g,50 mL/h 泵入,并静脉注射亚甲蓝 4 mL。
05:00,经抢救,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心率、血压测不出,大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侧瞳孔散大及边, 对光反射消失,意识仍丧失,宣告临床死亡。
检验报告:pH 为 7.22,乳 酸 9.1 mmol/L,碳 酸 氢 根16.8 mmol/L,标准碳酸氢盐 15.0 mmol/L,细胞外液剩余碱 -11.6 mmol/L,全血剩余碱-10.4 mmol/L,血氧饱和度 25.1%,高铁血红蛋白 83.80%,氧合血红蛋白 3.7%,还原血红蛋白 11.20%。
1.2 尸检报告
尸体检验于死亡当天进行尸体检验。
尸表检查:口唇黏膜、甲床显著发绀。尸表仅检见几处轻微皮下出血。
尸体解剖:气管腔内见红色泡沫附着。两侧胸腔内见少量淡黄色液体。双肺表面检见出血斑点。心包腔内见淡黄色液体5 mL,心脏表面检见散在出血点。
组织病理学检验:肺组织见点片状出血,灶性水肿、灶性萎陷、灶性肺气肿;心肌间质点状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Ⅲ级狭窄,右冠状动脉和左旋支Ⅱ级狭窄;肝细胞脂肪变性;多器官淤血。余未见异常。
毒(药)物检验:死者呕吐物及胃内容物中检出亚硝酸异丁酯成分。现场发现的“rush”瓶中检出亚硝酸异丁酯成分。
1.3 死亡原因分析
本例从现场提取的药瓶和死者的呕吐物、胃内容物中均检出亚硝酸异丁酯成分,结合案情调查,能够明确赵某生前被他人强迫口服亚硝酸异丁酯的事实。
之后赵某很快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昏迷、血压下降,全身皮肤、甲床、口唇黏膜发绀等症状和体征;尸体检验发现尸斑呈蓝褐色,心肺表面有出血斑点,组织病理学检验见肺组织点片状出血,心肌间质点状出血,多器官淤血等。
亚硝酸异丁酯引起中毒死亡的机制为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且影响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 时可导致心律失常、惊厥、 昏迷、休克而死亡。
本例死者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为 83.80%,已达致死浓度,说明死者口服摄入的亚硝酸异丁酯已达致死量。综上分析认为,死者符合口服亚硝酸异丁酯致血液中高浓度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而内窒息死亡。
2.1“rush”概述
“rush”又称“rush poppers”或“poppers”,是多种亚硝酸烷基酯的通称,一般为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芳香液体,主要包括亚硝酸异戊 酯、亚硝酸丁酯、亚硝酸异丁酯等,本例中为亚硝酸异丁酯。1859年,亚硝酸异戊酯被发现吸入后会导致 面部和颈部皮肤发红,由于其扩血管作用,亚硝酸异戊酯在 1867 年首次被用于治疗心绞痛。
该类物质的滥用途径一般为吸入,其被吸入后迅速入血,几秒钟后发挥作用,能产生短暂的温暖和欣快感,放松肛门括约肌以缓解肛交的疼痛感,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流行使用,可以增强性快感、促进性体验。该药物的作用仅持续几分钟,随后被肝、肾、肺、肠黏膜和血管组织迅速代谢,大部分通过肝组织被谷胱甘肽还原酶代谢。“rush”价格便宜,易于通过网络和性用品店购得,这也是导致其滥用的原因。
2.2“rush”中毒及死亡机制
“rush”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缺氧和引起缺氧和死亡的原因。“rush”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不能携带氧,还能使小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且影响血红蛋白释放氧,导致人体缺氧, 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消化道摄入亚硝酸盐类物 质中毒的潜伏期很短,约 10~15 min 即可出现中毒症状,早期以胃肠刺激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周围血管扩张,可出现面部潮红、鼻出血、头 痛、出汗、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等表现,亦可出现烦躁不安、眩晕等症状,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与中毒者临床表现直接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基础疾病 (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病变或者贫血等),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亚硝酸异戊酯的半数致死量为 505 mg/kg(大鼠经口),半数致死浓度为 6 102 mg/m3 (大鼠吸入);亚硝酸丁酯的 LD50为 410 mg/kg(大鼠经口)、205 mg/kg(小鼠经口)。
除急性中毒外,“rush”还可能导致心理依赖和多巴胺效应,可能会诱发神经毒性,特别是在学习和 记忆功能方面,另外还与眼部黄斑病变等相关。
2.3 文献回顾
表1中的死亡案例是由 1981 年 DIXON 等报道,一名30岁的黑人男子倒在舞厅后被警察送到急诊科,据了解,当晚早些时候其被发现拿着一个棕色瓶子。该男子到医院后情绪激动、语无伦次、血压下降、心动过速、严重 发绀,入院后 1 h 病情恶化,心脏骤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因为发现血液呈黑色故怀疑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静脉注射了 20 mg 亚甲蓝,但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死后毒物分析结果显示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为38%,胃内容物中亚硝酸盐浓度为 90%,提示死者生前口服亚硝酸异丁酯。本例与 1981年 DIXON等报道的情况非常类似, 没有及时诊断及使用足量的亚甲蓝是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
反观高铁血红蛋白浓度高达94% 的案例, 一名 44 岁男性被发现倒在澡堂中,失去意识,旁边有 呕吐物,工友陈述患者滥用了大量的亚硝酸异戊酯,并且地上还有一个空瓶,其他症状体征主要有低血压、肺换气不足、疼痛刺激无反应、皮肤呈深灰色、瞳孔缩小固定等,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达 94%,明确 诊断后给予亚甲蓝 80 mg(1 mg/kg)静脉注射,20 min 后患者的皮肤颜色有所改善,恢复自主呼吸,复查血 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为 26%,再次给予 100 mg亚甲蓝静脉注射。急诊 36 h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rush”最 常 见 的 滥 用 途 径 为 吸 食 。1994 年 , BRADBERRY 等报道了第 1例吸食亚硝酸异丁酯死亡的案例,一名 69 岁的男性为了追求性兴奋在性行 为过程中吸入了亚硝酸异丁酯,20 min 后突然出现呼 吸困难,随后死亡。经调查,死者通过这种滥用方式来高性兴奋度已经有 7 年。尸体检验发现死者有严重的冠心病和陈旧性脑梗死,但都没有近期发作的表现,也没有发现其他死因。死后 3 周检测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为 23%,认为该男死于亚硝酸异丁酯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继发的缺氧。该案例说明,经呼吸道摄入亚硝酸异丁酯也可能引起死亡,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 心肌需氧量剧增,自身代偿能力不足,增加了心律 失常导致死亡的风险。“rush”的滥用途径除了吸食和口服,还有静脉注射。
2020 年,REISINGER 等报道 了第 1 例静脉注射“rush”的案例,一名 34 岁男性自行 静脉注射 8 mL 的“rush”,1.5 h 后因呼吸困难和头痛 求救,到医院后血氧饱和度为 82%,心率 140 次/min,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为 40%,经 240 mg 甲苯胺蓝 (3 mg/kg)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
2.4 滥用人群特点
CHEN 等对四川 省 1122 名 男男性行为者进行的调查发现,该人群中有 24.1% 使用过“rush”。从滥用情况来看,其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使用“rush”的男男性行为者 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侣(如本例的死者),安全套的使用比例低且性伴侣数量更多,易造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传播扩散,需加强相关监测和防控。
据悉,世界上多个国家已将rush划为毒品,在我国,rush早已被列为新型毒品,并且近期开始实行管控政策。2021年3月至8月,日照市公安局缉毒大队抓获制造、贩卖“犀牛液”“伟哥”“零号胶囊”“电子烟油”“rush”等20余种新型毒品犯罪嫌疑人45人,捣毁制毒窝点6处、仓库3处,缴获新精神活性物质成品1.1万余件,制毒反应、包装等工具数宗,扣押、冻结毒资、违法所得400余万元。2022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黔西南州公安局“rush”等含有国家管制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液体共计101041.3ml、胶囊共计22.9公斤。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文章源自 法 医 学 杂 志 2021年 12月 第 37卷 第 6期 作者: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