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破坏力让很多人谈艾色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对待艾滋病这件事上,人们也存在很多误区。
最常见的九大误区,你中了几条? 误区一:感染HIV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旦感染HIV,这个人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其实不是这样的。 HIV指的是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误区二:日常接触会感染HIV病毒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毒。 其实,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 因此,以下途径不会感染HIV病毒: 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 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 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或握手; 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 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 误区三: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 众所周知,感染艾滋病毒后会出现如低烧、淋巴结肿大、四肢无力等症状。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在感染病毒后一定有症状产生。感染HIV病毒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这个时期可持续约2至10年,这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病毒携带者虽然已经被感染甚至可传染他人,但还没有发病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甚至几十年。 误区四: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然而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 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 准确的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区五:同性恋一定会患艾滋病 由于很多艾滋病患者都是同性恋群体,导致人们将同性恋和艾滋病相提并论。 客观讲,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同性恋中比较流行,原因是男性间的性行为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 但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的传播并无关联,对于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误区六:蚊虫叮咬会感染HIV 蚊子或其他吸血型昆虫的叮咬是不会传染HIV的。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繁殖。 蚊子在吸血时,不会将已吸进体内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而是注入唾液作为润滑剂以便吸血。 蚊子吸血后通常不会马上去叮咬下一个个体,而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消化吸进体内的血液。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因蚊子或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误区七:母亲是HIV阳性,孩子就一定是 如果母亲HIV阳性,传给孩子的概率是25%。母婴传播主要是围产期传播,孩子在通过产道时可能经摩擦、接触羊水和血液而传播,另外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 误区八:安全套防不住HIV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他性病传播的防护率达85%以上。 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可以有效隔绝病毒。不过最安全的还是避免多个性伴侣、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 误区九:网购试纸、献血就能检测HIV 网购试纸很多没有质量保证,不能完全确保检验的准确性。而为检测HIV进行献血,也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目前很多地区的疾控中心和社会公益机构都可以提供HIV免费检测,检测结果只限于承担检测工作的医院人员知晓,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专家建议以下9类人群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 1.性活跃者,无论年龄大小,建议每年都检测HIV 2.与多个性伴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性活跃者,建议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 3.卖淫嫖娼人员 4.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尤其是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 5.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6.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7.共用针具注射的人士 8.结核病检测为阳性的人士 9.性病检测为阳性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