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感染 中国方案 为什么小艾要把这个无聊的话题专门写出来呢,因为我认为很多的感染者一直观望国家对于艾滋病进展的结果,而很少人关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过程才能深入结果的剖析,探究了过程可能会让很多患者更有信心。
感染观四位教授帮我们回顾关于艾滋病中国方案的诊疗历程 第一批免费治疗的困境:以当时有限的条件,顶着巨大的压力,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提升免疫力,同时又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的毒副作用,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 99年初进口药费用相当高,当时根据国情,要治疗艾滋病只能用仿制药。2003年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我国只有几种仿制药,第一批免费药,试点在河南,此时国外有一定的治疗经验,而国内一切都在荒原上摸索。 2004年4月,吃了免费药物的人群,有一千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退出治疗甚至死亡,国外媒体报告,中国政府给中国病人用的免费药是国外淘汰的毒药,给国家包括国内专家造成巨大压力。 而且由于先行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时候,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当时对这个病不太了解,另外很多报告不够实事求是,不够客观,造成很多误解,部分病人对早期的抗病毒治疗的接受度不是很好。国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以仅有的条件,众多国内临床医院组成第一个国家的治疗网络。 2005年国家组织进行了十五项目,当时仅有五个国产药,组合了三个方案进行观察,其中两个方案是有效的。奠定了2006年可以勉强拿出手的第一版中国方案。 十一五转换方案的设计价值:2012年国家十一五转换方案的设计,首要问题依然是药物并不可及。药物有限,面临的药物困境就是起始就用AZT,骨髓抑制率很高。起始用D4T,大部分人在九个月左右出现面部脂肪异常分布,基于中国国情,设想开始使用D4T半年后再转成AZT,来观察。其中一组以D4T+3TC(拉米夫定)+奈韦拉平还有一组AZT+3TC(拉米夫定)+奈韦拉平,还有一组转换方案。国外根本没有的研究。结果还是很可喜的,既避免了长期面部脂肪异常,又降低了骨髓抑制情况。中国方案先进的迈出一步。 奈韦拉平肝毒性,皮疹特别高,中国病人低于250就不能用,与国外体质不同,优化了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新的问题,十二五,研究针对毒性和计量的研究进行优化。 国家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照:从最初的D4T+DDI+奈韦拉平这唯一一个方案。后来通过3TC和国家统一采购的进口的替诺福韦方案,可见国家政府对艾滋病患者比较特殊的关照,这类药物疗效好副作用比较小,费用比较高,国家出了更多的经费,购买疗效好,副作用小更多的药物,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方案。针对部分患者反映的“免费治疗药物效果不理想,自费购买药物经济负担过大”的问题。2018年是有6种复合制剂进入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所以中国方案的选择余地更多了,惠及了广大患者。 抗病毒治疗中国方案,今后的新的考虑 1、抗病毒活性——长效持久的抗病毒活性 2、安全性——病人更容易耐受 3、耐药性问题——耐药基因屏障方面的选择 4、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治疗方案的方向和趋势——简化治疗 高效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2020年将力争实现三个90%的防治目标,我国“十三五”行动计划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分别是90%的患者被诊断,90%的患者接受治疗,90%的患者病毒完全抑制。 目前选择是三种药,未来简化治疗(比如固定剂量的复合制剂),对食物的限制,尽量减少服药片数,次数,同时考虑方便性,最大限度的维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中国方案永远在路上,在前进过程中,既要依托国情,又要与时俱进,把更多新的理念引进中国。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方案在治疗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艾滋病作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由原来闻之尚胆的超级癌症,变成一种慢性疾病,这已经是一个突飞猛进的飞跃。中国的艾滋病人,由2003年不治疗前,百人年22.8%降低到现在不到3%。中国方案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中国方案仍然在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