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通过测序发现这一VB毒株并不是现在才出来的,其由B亚型逐渐突变发展而来,而且传播能力和毒力均显著增强。通过分析样本中的遗传变异模式,估计VB变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在荷兰出现。VB亚型早就存在,只是近期才被发现。VB确实具有高毒性和高破坏性特点,但现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依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与治疗其他HIV病毒一样好;只要HIV病毒被抑制,免疫系统就能有效恢复,阻止病情进展,同时阻止VB变体传播感染其他人。研究人员还强调,接受ART后,感染VB变体患者的免疫系统恢复和生存率与其他HIV变体感染患者相似。 综合分析会发现VB和中国目前的主要流行株HIV-1-AE亚型在传播能力,毒力方面都非常相似,2014年,李太生教授等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证实,中国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在未经干预情况下往往四五年就发病,而此前欧美研究者认为,从感染到发病平均需要8年。李太生研究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从北京、上海、河南、云南等6个省(市)13家医院挑选577位患者进入队列研究,从中找出基本明确艾滋病病毒感染起始时间的患者,估算出进展至艾滋病期的时间,又从中筛选出235位经性途径感染的患者。 研究结果发现,CRF01_AE病毒亚型在总人数中占比为46%,其中,男同性恋人群内该亚型流行率为52.5%,异性恋人群为38.9%。该亚型从感染至艾滋病期的中位时间平均约为5年,比其他亚型进展更快。 目前中国大陆经性传播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超过60%是AE亚型病毒;该亚型病毒有一个特点,感染病人后直奔细胞上的辅助受体I4,所以AE亚型病毒感染者CD4下降到200的平均时间为4.7年。因此,面对艾滋病病毒变体,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大家不需要太多担心。一般来说,只要患者依从性良好,抗病毒治疗3到6个月,病毒载量就会在检测水平以下,达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因此,早诊断和早治疗显得更加至关重要,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减少新的病毒亚型的出现,不要因为延迟抗病毒治疗而给免疫系统带来难以恢复的伤害。
HIV亚型还有很多种:
重组是病毒毒株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现象,使病毒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重组是指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毒株的遗传区域以循环重组形式(CRF)的形式在感染者体内 将不同亚型病毒基因进行整合,导致由不同亚型组成的马赛克基因组。当这些重毒株在人群中传播,它们被确认为是艾滋病毒流行中的循环菌株,并被列为CRF,在中国发现的新CRF毒株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