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扩大治疗策略的实施,在越来越多病人受益的同时,这种普遍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增加耐药毒株的产生和传播。[1]
当人体一旦感染 HIV 病毒,病毒就会不断地在人体内进行复制,而新复制出的病毒会产生基因变异,病毒中遗传物质的微小变化会影响病毒的合成方式。 HIV 耐药性是指由 HIV 遗传变异引起的、对抗病毒药物抑制作用敏感性降低或不敏感的现象。意味着药物无法阻止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蔓延与扩散、药物对病毒的治疗效果下降或无效,体内的病毒数量会越来越高,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治疗难度。[2] 可以换其他药物继续进行治疗,但选择范围将会变窄。并且,假如感染者对某药物产生耐药性之后,也会对同种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即使你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例如,如果感染者对奈韦拉平产生了耐药性,他很可能也会对依法韦仑产生耐药性,反之亦然。) Tips
HIV耐药性分为两种——继发性耐药和原发性耐药。 ①继发性耐药(又叫获得性耐药),指抗病毒治疗后,在药物压力下诱导产生的耐药。
②原发耐药,指的是在抗病毒治疗之前就发生的耐药或者直接感染了耐药性毒株。可以理解成天然耐药,天生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
一、依从性差是服药后耐药的主要原因。包括中断、误服、漏服以及延迟服药(因此,我们建议感染者最好定时吃药并且不中断,不能断断续续地服药); 二、基因突变是HIV耐药性产生的根源,由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其基因有很高的变异特征: ①高错误率的逆转录酶,使其复制时,不能及时切除错误引入的核苷酸,约每个复制循环中就会发生一个错误使病毒复制时发生随机变异; ②HIV高复制率,在一个感染者体内,每天可以新产生10的10次方个病毒颗粒,高复制率使HIV基因组变异获得快速地累积与放大; ③宿主的免疫及药物压力的选择作用,使相应的基因区有更高的突变频率; ④不同病毒株DNA之间的基因重组。[3] 三、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①早发现早治疗,发现感染越早,病毒载量越低,病毒库水平越低,耐药越难发生。及早治疗是预防耐药发生的最重要的方法; ②提高服药依从性。只有服药依从性达到95%以上,才能实现和维持“抑毒抑耐”;
③定期随访,及时检测。病毒载量是反映病毒抑制效果的指标,抗病毒治疗期间要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以观察耐药情况。可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原因,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④注意食物限制以及药物配伍,比如西柚、丑柑等,尽量不吃或少吃;比如抑酸剂(达喜、铝镁钾)钙片、微量元素片等,应与抗病毒药物错峰6小时以上使用,具体请咨询药师(医生),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