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跑来询问:工作原因会接触到一些女大学生,有一些相处后会成为男女朋友。说来惭愧,这几年交往过好几位,也都发生过无保护的性行为。新交往的这个,发生关系后不久,导致自己感染了“淋病”。本来也没有什么,淋病可以治好的,后来想到艾滋病就有点慌了,女大学生会不会是艾滋病患者,会不会对外传播艾滋病呢?
女大学生有可能是艾滋病患者吗?今天就来聊一下:
在大家印象中,艾滋病似乎总是与某些“高危人群”直接挂钩,比如与男同性恋人群(MSM)、性工作者或多性伴人群相关。
然而,在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艾滋病实际与性别、年龄、职业、种族这些都无关。全人类中的几乎所有人对于艾滋病普遍易感,可以说,大家都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女大学生看似“干净、单纯”,但是如果发生了某些高危行为,尤其是不洁性行为,同样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并且还可能对外传播艾滋病。
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艾滋病并不挑人,它不认“女大学生”身份,只认有没有高危行为。
我国女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有多高?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的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女大学生也不例外。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15~24岁青年学生群体中,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3000例,其中超过95%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且男男性行为传播占比超过80%。
虽然男性感染者在数量上占比较大,但女性感染者的增速近年来也有所提升。
2020年全国新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近3000例,其中性传播占了98.6%。并且男性同性性传播占81.7%,异性性传播占16.9%。
2023年全国新报告的感染HIV青年学生3010例,其中2925例为男性,85例为女性,同性性传播占比84.7%。
2020年至2023年间,我国15~24岁青年学生新报告艾滋病病例共计12397例,其中男女比例高达33.9比1。每年女大学生感染者虽然具体数量未单独统计,但考虑到女性感染者的存在和增速提升,可以推断女大学生在艾滋病感染者中占据一定比例。
近年来,每年青年学生群体中新增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女大学生报告的艾滋病感染病例大约为几十到上百例。
在大学生群体中,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男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同样是通过“不洁性行为”。
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包括:
一部分是因为和自己的异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导致艾滋病的传播,男朋友在外有不洁性行为,感染了艾滋病,导致女朋友感染艾滋病;
在部分高校校园中,存在女大学生“援交”、“性交易”的现象,也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现代社会,性成熟和性实践早已不再受性别或身份束缚,女大学生也会因为旺盛的性需求存在陌生人间的“一夜情”、“约pa”行为,同样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个别情况还存在,一些女大学生在酒吧、KTV等场所饮酒后遭遇性侵或“灌醉后发生关系”,在意识模糊、无法自我保护的情况下,被动暴露在高风险中。
“女大学生”不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发标签,但这不代表她们不会感染。
生活中,不管是女大学生,还是正在和女大学生交往,不确定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全程应做好保护措施。大家切记,无论你是谁,只要存在高风险行为,就有感染可能。
如果遭遇了非自愿的不洁性行为,在行为发生后的72小时内,还可以通过及时服用事后紧急阻断(PEP)来大大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曾经或者近期有过不洁性行为,切记主动监测,避免没有及时监测或阻断处理,错过了黄金干预窗口。
【责任编辑:阿杰 邮箱:xjpop@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