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疾控 > 三病消除 > 分娩与产后

专家共识 | 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全面提升母婴的安全保障能力

发布日期:2025-08-02 点击:
 

摘要
HIV感染及其传播是全球面临的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这一问题上,女性感染者,尤其是孕产妇,构成了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群体。截至2020年底,我国女性HIV感染者约有27万人,其中近15万人年龄在15~49岁,占55%。全面实施HIV阳性孕产妇的全程管理,是阻断HIV垂直传播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母婴安全,提高母亲和婴儿健康水平意义重大。而《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的发布,为中国HIV阳性孕产妇享有最优化的围生期管理提供建议及指导。以下为共识要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01
HIV感染育龄妇女的孕前咨询和保健
 
 

 
1.1 孕前咨询和保健

在提供孕前咨询和保健服务时,应密切关注并尊重育龄妇女的生育计划,并对性生活中如何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专业指导,避免计划外怀孕。建议孕妇摒弃酗酒、吸烟以及滥用药物等不良习惯。

 

1.2 育龄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HIV感染育龄妇女的心理问题不仅来自健康、认知和社会经济状况,还包括自我羞愧、内疚、对HIV传播给婴儿的恐惧、担忧自己的病情被暴露以及对孩子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因此,要重点关注HIV感染育龄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1.3 育龄期妇女的cART

所有育龄妇女孕前应进行HIV抗体检测。所有HIV阳性女性,无论在孕前血浆病毒载量是否能够检测到,均应启动cART。在确定cART方案时,医生应综合分析方案的效果,包括是否合并感染HBV/HCV、治疗的依从性、药物的致畸性,以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1.4 单阳家庭的生育咨询与管理

由于HIV感染者中其他生殖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备孕时应筛查性伴侣是否有性传播疾病,发现性病患者时应尽快治疗。

 

02
HI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管理
 
 

 
2.1 孕产期cART

不论病毒载量高低或CD4细胞计数如何,HIV阳性孕妇一旦发现HIV感染,均应尽快启动cART,以减少围生期HIV垂直传播风险。

 

在选用cART方案时需要权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患者自身病情、治疗方案的真实世界依据、临床使用经验、药物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变化、药物间相互作用、耐药检测结果、患者依从性和药物可及性等。

 

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HIV感染孕产妇cART方案参见表1。

 

2.2 妊娠期间对孕妇的监测

接受cART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治疗初期每月进行一次HIV病毒载量检测,直至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然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孕34至36周时需要再次进行HIV-RNA检测。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孕妇应进行免疫学评估检测CD4细胞计数。

 

根据国内外艾滋病诊疗指南,建议所有HIV感染者cART前检测病毒载量和耐药情况。如果cART后24周监测HIV病毒载量大于200拷贝/mL,建议进行耐药检测排除病毒学失败。

 

2.3 HV阳性孕产妇合并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HIV阳性孕产妇合并梅毒、HPV或其他慢性疾病,管理原则与相应疾病的管理原则相同,参见相应的指南。

 

2.3.1 HIV/HBV合并感染孕妇

合并HB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尽快(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剂HBV疫苗。合并HB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1~2个月进行HBV血清学检测,如果确诊HBV感染,后续处理与治疗应咨询相关专业领域专家。

 

2.3.2 HIV/HCV合并感染孕妇

所有HIV感染孕妇均建议接受抗-HCV抗体筛查,如果有持续高危行为如静脉药瘾,推荐重复筛查,抗-HCV抗体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测HCV病毒载量以确诊是否现症感染,并进行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

 

HIV/HCV共感染的孕妇应在启动HIV cART 1个月时检测肝功能,随后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不推荐合并HCV感染的孕妇孕期内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推荐产后复查HCV-RNA,排除HCV自发性清除可能后建议其接受抗HCV治疗。HC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应接受HCV筛查。

 

03
分娩期管理
 
 

3.1 分娩期检测与cART

通常情况下,正在进行cART的孕妇如果依从性好,且孕晚期和临产前血中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可延续原来的方案进行治疗。

 

在没有确定是否感染HIV时,即将分娩的孕妇应使用HIV快速检测法进行筛查,同时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原和抗体。如果筛查结果阳性,应迅速开展进一步检查,包括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和HIV核酸检测。

 

3.2 母婴传播与分娩方式

建议对孕36周或分娩前4周内孕妇进行HIV-RNA检测。如HIV-RNA载量>1000拷贝/mL或者HIV病毒载量不详时,建议在孕38周实行计划剖宫产,以降低围生期HIV传播风险。对于孕晚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mL,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

 

3.3 分娩时其他注意事项

由于使用胎儿头皮电极监控胎心率、产钳或负压吸引器辅助分娩有可能增加HIV母婴传播风险,除非产科有明确的指征通常不建议实行这些操作。

 

04
产后管理
 
 

 
4.1 产后cART

HIV阳性产妇在分娩后不应终止cART。如果原先的方案已经达到HIV-RNA检测不到的水平,可以使用原方案继续进行治疗。如果原方案在用药半年以上不能达到病毒学抑制,应进行HIV耐药检测。

 

4.2 新生儿保健要点

对于cART后病毒完全控制的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应按我国新生儿常规保健要求为婴儿提供免疫接种、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等保健服务。无论是延迟脐带结扎还是早期脐带结扎,以及产后新生儿是否洗浴,均不会增加HIV的传播。

 

4.3 新生儿预防用药

对所有的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孕产妇所生儿童为艾滋病高暴露风险儿童:

(1)感染孕产妇孕晚期HV病毒载量>50拷贝/mL;

(2)感染孕产妇无孕晚期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孕期cART不足12周;

(3)孕产妇临产时或分娩后HIV初筛试验阳性。

 

4.4 产后喂养指导

HIV阳性孕产妇在妊娠和母乳喂养期间应持续接受cART,母乳喂养期间,加强cART依从性教育并监测病毒载量(每1~2个月)。母乳喂养期间婴儿每3个月检测一次病原学指标,在停止母乳喂养后4~6周、3个月和6个月复查病原学指标。

 

4.5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检测

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之后在6周以及3个月进行复查。母乳喂养儿童应在结束喂养后4~6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HIV核酸检测。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后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测HIV抗体。核酸检测阴性而18个月时抗体阳性的HIV暴露儿童应每隔3~6个月检测HIV抗体,直至抗体转阴。

 

HIV阳性孕产妇的全程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包括孕前咨询和保健,孕产期抗病毒治疗和监测,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分娩方式的选择,婴儿的预防用药和喂养,随访和支持等重要内容。这一管理流程对于维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以及提升整体的医疗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来源:刘安,龙海,李在村,等。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30(3):226-231.DOI:10.13419/j.cnki.aids.2024.03.02.

 

信息发布:【高翔】

项目支持:【梦想健康】

联系方式:13999198395 QQ\微信:137655 公益转编,侵删

新疆乌鲁木齐艾滋病检测、艾滋病阻断、HIV检测、HIV阻断、公益组织、感染者咨询 电话13999198395
姓名 电话
HIV药物阻断
HIV药物预防
采血结果查询
HIV检测
A友健康互助群
用户评论
新疆融爱健康版权所有
222